凌云公司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公司總部占地75萬平方米,擁有總資產6億元,管理人員700多名,獲得國家建設部頒發(fā)的“
建筑幕墻工程專業(yè)承包壹級”、“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專業(yè)承包壹級”、“
金屬門窗工程專業(yè)承包壹級”、“建筑幕墻專項工程設計甲級”、“建筑裝飾專項工程設計甲級”等資質證書,是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副會長和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會長單位。
思想解放從來都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也是任何工作不斷進步的動力。中國30年前的第一次解放思想是真理標準的大論戰(zhàn),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對毛澤東指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解放,樹立了“實事求是”的務實路線,迅速扭轉中國經濟瀕臨崩潰的困境;16年前的第二次解放思想,是在1992年春天,鄧小平南巡講話“發(fā)展是硬道理”論斷,是對凡事問姓“社”姓“資”的思想束縛的解放,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促成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我國改革開放30年,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以思想解放推動改革開放,以思想解放推動方方面面的工作。
凌云的發(fā)展也是如此。從1974年建廠的一窮二白,到1985年發(fā)不出工資的困境,再到今天現代化大廠房鱗次櫛比,成為幕墻
門窗行業(yè)的排頭兵,總資產由1000多萬元增加到20多億元,銷售收入由300多萬元增加到10多億元,利稅總額由30多萬元增加到1億多元……
這些實踐證明,凌云的每一次突破和進步,莫不得益于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可以說,沒有思想的解放、觀念的創(chuàng)新,就沒有凌云的今天。
一、轉變身份,門窗幕墻艱難起步 凌云公司的前身是1974年6月創(chuàng)建的航空裝備修理企業(yè),當時400多名創(chuàng)業(yè)者懷著對中國航修事業(yè)的熱愛和對國防事業(yè)的赤誠來到武漢,在一無圖紙、二無
設備、三無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在一片蘆葦蕩里頂著酷暑、冒著嚴寒邊基建、邊生產、很快形成了某型飛機的修理能力。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中國進行百萬大裁軍。工廠在修產品已被淘汰,上級又完全沒有下達新的生產任務,碩大的廠房里空空如也,冷冷清清,封存的設備上堆積著灰塵,1000多號人立刻陷入沒活干、沒工資發(fā)的困境。更為嚴重的是,由于遺留下的產品投資失誤產生了當時可以說是巨額的虧損,一時間黑云壓城,人心散了,凌云面臨著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由生產軍品向生產民品、由軍人身份向職工身份轉變、由盈利變?yōu)榫揞~虧損的嚴峻挑戰(zhàn)。
在逆境和困境中,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才有出路。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面前,凌云人沒有退縮,而是唱著“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己救自己”的國際歌、“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歌和“學英模、顧大局、不計報酬”的奉獻歌開始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當時的廠領導帶領全廠員工勇敢地站在改革的第一線,提出了“一吃飯、二開發(fā)、三建設”的方針,號召大家團結一心,以車間支部為單位生產自救找活路,推墻入海闖市場。
凌云人在經歷了短暫的彷徨后勇敢地邁出了思想解放的第一步。要想融入市場,就必須沖破傳統的思想觀念,打破等上級、靠廠長、要活干,不怕窮只怕不均,只會伸手不會動手、端著鐵飯碗吃大鍋飯等觀念障礙,變找廠長為找市場,打破鐵飯碗、搬掉鐵交椅。
思想解放了,思路就開闊了。在廠黨委的帶領下,職工們全體出動,很快就收集到300多條信息。經篩選后,各單位自籌資金,自找出路,紛紛干起了以前從未干過的液壓四通閥、落地燈、
鋁合金貨柜、
鋁合金門窗制作安裝,上至廠長書記、下至普通機關職員的全體機關干部深更半夜到漢正街搬運
鋁合金貨柜,有的車間甚至種起了蘑菇、為其他單位開挖
排水溝……自救措施很快就解決了發(fā)工資問題,穩(wěn)定了人心。
鋁合金門窗
生產線的同志們拉起板車裝
型材,餐風露宿做項目,承接了漢口飯店、武漢市政府新大樓、民眾樂園改造、岳陽造紙廠等多項工程。1986年,首次承接了超百萬元的工程項目——梨園醫(yī)院醫(yī)療大樓,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業(yè)績,成功地走上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之路。

亞洲桅桿”武漢電視塔
1985年,標高311.4米,當時號稱“亞洲桅桿”的武漢電視塔在龜山拔地而起;然而,外幕墻裝修成了當時的最大難題。一是外形復雜、面積大,抗風和防滲水要求高,國內沒有成熟的技術,干不了;二是高空作業(yè),風險太大,不敢干。無奈之下,市政府沒有經過招投標就直接找到凌云。公司領導敏銳地意識到機會來了。他們迅疾把飛機結構技術人員召集起來,進行可行性分析,并很快達成一致意見:幕墻為鋁合金薄壁結構,與飛機蒙皮鉚接技術相近,完全可以干!
工程合同雖然只有40多萬元,但對凌云的發(fā)展影響巨大。隨后,公司抽調精兵強將到實地測繪,借助航空氣密鉚接技術設計施工方案、進行抗風和受力分析計算,大家“吊著繩子干活(安全帶),就著風雪吃飯(送飯上塔)”,干得是有板有眼……幾個月的苦干巧干,神州大地上第一顆“銀星”在凌云人的托舉中升上了藍天。
巍巍高塔聳立在龜山之巔,延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向南,與蛇山歷史名勝黃鶴樓隔江相望,成了武漢這個九省通衢大都市的最新名片,也成了凌云一塊最有說服力的“活廣告”。
一鳴驚人的開山之作,大大增強了凌云人面向市場,進軍高塔幕墻裝修的信心和決心。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