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一個時期以來,業內人士經常提到
建筑幕墻行業面臨著“三大問題”,即所謂“
光污染”問題、“定時炸彈”問題以及我國加入WTO以后,企業的生存發展問題。請問鄭副會長,我們行業協會對此有何對策?
鄭:我想在談這“三大問題”之前,先回顧一下建筑幕墻在我國的發展歷程。我國是從1984年開始使用建筑幕墻的。十幾年來,我國建筑幕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速。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建筑幕墻年產量、總擁有量、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均居世界首位。保守估計,目前我國建筑幕墻年產量約在1000萬平方米以上,占世界各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而且技術水平、工程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建成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高、精、尖幕墻工程。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在建筑幕墻發展過程中,確實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你剛才所說的所謂“光污染”問題。實際上,就是指大面積的幕墻,在特定的條件下反光問題。因此,就有人說建筑幕墻今后就不能用了,有的地區還下了禁用令。那么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呢?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大面積的
玻璃幕墻在特定的情況下,有時會造成對人們生活和工作不利的反光問題,這是客觀存在的,應該引起重視,妥善加以解決。這個問題與幕墻的方向、位置及高度有密切關系。因為人的視角在2米高左右正負15度夾角之內時,光對人的視覺影響最大,光反射的
強度隨反射物到人眼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因此,幕墻朝東西向和在街道兩旁、高度在20米以下,尤其是在“丁”字路口處,居民稠密區,影響最大。在時間上,主要在太陽光接近平射時影響較大。也就是說,幕墻的光影響是在特定的場合、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條件、特定的幕墻型式和種類的情況下發生的,并不是幕墻普遍存在的問題。
既然我們已掌握了玻璃幕墻產生反射影響的規律,我想解決它也就不難辦到了。幕墻玻璃反射光對人們工作生活影響較大的是街道兩側、“丁”字路口和居民區20米以下高度,那么我們在設計上述情況的建筑物時,不大面積使用熱反射
鍍膜玻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用
石材、金屬板等與玻璃做成的組合式幕墻,就會更加美觀適用。事實上現在大面積純玻璃幕墻已經極少使用了。不用高
反射率鍍膜玻璃也是很容易做到的,最好的辦法是用LOW--E型
低輻射玻璃,它既對節能有顯著效果,又可以做到少反射
可見光。一般鍍膜玻璃反射率在0.2以下,光反射就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了。
我們應當看到,建筑幕墻是在傳統墻體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它比傳統墻體輕得多,有利于建筑物向高層發展。它可以采用多種材料,做成各種顏色和各種造型,從而美化了城市環境。因此,它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尚沒有發現比幕墻(包括石材及
金屬幕墻)更為先進的建筑物外
圍護結構。因此全面考慮、統一布局、合理使用,乃是今后幕墻發展的方向。
記者:關于
幕墻安全問題,曾有人把它說成是懸在城市半空中的“定時炸彈”,對這一問題,您有何看法?
鄭:這是由于人們對
隱框幕墻的性能、原理不夠了解,同時把加工制作安裝施工中的不正常現象與該產品的性能相混淆而造成的。建筑幕墻如果能按照標準、規范和科學原理正確設計,采用合格的原材料,按正確方法加工、安裝,是安全可靠的。尤其是隱框幕墻,經國內外長期工程實踐證明,其性能是可靠的,
抗震性能尤佳。問題是前一時期,有的生產廠家不按規定使用原材料,不按科學方法加工、制作、施工,例如用普通
密封膠代替
硅酮結構膠等。有的施工企業越級承包,非法轉包、
分包,在施工中偷工減料等等,因而造成一些安全和質量事故。
在這里我想強調的是,自從幕墻在我國應用以來,還沒有發生一起正規的建筑幕墻玻璃掉下來,砸死人的事件。有些媒體報道的個別事件,后來調查表明,發生重大惡性事故的工程并不是正規的幕墻工程,而是一些用玻璃裝飾外墻或店鋪
門臉的簡易工程。但我們不能因為沒有死人就掉以輕心,因為從目前的市場和隊伍素質看,重大的惡性事故是隨時可能發生的。
因此,近年來,我們協會協助主管部門,一直把加強市場和行業管理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我們配合建設部有關司局完成了建筑幕墻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專項資質認證工作。起草了相關的分類標準和相關管理工作的暫行管理辦法。今年,我們要與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市場和行業管理工作,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偷工減料;表彰扶持優質產品和優秀企業,堅決杜絕重大質量事故的發生。
記者:為什么說我國加入WTO以后,一些幕墻生產和施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會產生危機?
鄭:應該看到,盡管我們的一些企業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但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產品是屬于模仿型的,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我開發的產品非常少。在這方面我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差距還很大。還有,我們的產品由于產品的技術含量低,因而價格也就低,雖然產量遠遠高于國外企業,但產值卻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企業。人家的一個中小型
幕墻企業年產值可達3億美元,我們的最大企業也只有9億元人民幣。人家的
鋁門窗售價約2000元/平方米,我們的售價只有幾百元,甚至有的還不到200元/平方米。
另外,我們一些企業產品結構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加工不精密、原材料質量不佳等問題相當普遍。所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迅速加以解決,待國門大開之時,一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將發生問題。
面對這種狀況,我認為我們的企業在新的形勢下要生存、要發展,關鍵在于技術上要有創新,要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我們的企業必須把企業管理和技術創新擺到戰略位置上來抓。
而要抓技術創新、抓質量、抓品牌,人是關鍵,所以我們的企業必須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放在首位。由于我們的行業特點,我所說的高素質人才,不僅指高學歷,而且要特別強調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水平,具有國際眼光的人才。
再就是必須強化管理,了解國際市場和新產品、新技術發展動向,為早日融入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