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建筑行業,有個太陽能十項全能挑戰賽,參賽的建筑都充滿了奇思妙想。 今天起,光伏建筑將給大家展現這些美輪美奐的太陽能建筑。 那么今天呢,先來看看去年挑戰賽上的金獎項目——華南理工大學及都靈大學聯隊的“長屋計劃”。 
華南理工大學-都靈理工大學聯隊設計的LONG-PLAN長屋,是在高速發展的城市中,面對土地限制,為年輕新興家庭量身定做的低層高密度零能耗住宅。LONG-PLAN長屋通過體系整合,認真思考了建筑設計問題,也很好地應對了以廣州為代表的城市居住問題,為我們帶來更加生態、人文與科技的生活體驗。本期推送將帶來長屋計劃的全方位解析。 “長屋計劃”通過建筑學秩序的控制提高空間的使用自由度,并提倡重拾自然生活的理念。作為維系著住戶間情感的長長的紐帶,長屋計劃,以傳統而智慧的平面布局方式,借助零能耗的技術,整合人居舒適(+)、節能減排(-)、城市效應(×)、模塊建造(÷) 四大策略,讓生態、人文、科技的生活回歸城市,讓歷史走向未來。 陽光房與多個天井的“生態核心”嵌入狹長的體量中,將自然的空氣、水分、陽光、土壤、生物引入房屋,將原本封閉陰暗的空間變成舒適而宜居的場所,為的城市生活注入活力。 在夏季“生態核心”打開,自然通風舒適宜人;而在冬季“生態核心”關閉,配合高性能的圍護保溫結構,陽光房攝入的能量大大降低了采暖消耗。
從設備到調控各層面減少房屋帶來的能源與資源的損耗,我們鼓勵環保綠色節能的設計與生活方式。在有限的屋面面積下,高效的整合光伏系統。 長屋的高效能源系統基于光伏系統與建筑的一體化設計。屋頂通風間曾降低了建筑屋頂的溫度。背部發電增益達到10%-30%的雙面光伏組件與噴淋裝置共同提高能源系統效率。 長屋的水系統充分考慮了與城市水網的緊密結合。在社區尺度上將生活污水分類回用,前街的雨水花園有效滯緩與自然凈化雨水。高效的小型凈化設備由團隊自行設計研發,將屋面的雨水、生活灰水、空調冷凝水回收利用于房屋生態系統的補水、沖廁及光伏清潔降溫。合理的小尺度模塊化集成設計保證了整體房屋高效運作和自如拓展,以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模塊的劃分垂直于房屋的縱深方向,使得房屋在橫向和縱向的拓展都更加輕松自如。基本模塊的尺寸為 3m x 4.8m , 通過合理協調,便于工廠預制和公路運輸,具有良好的適應性。

|